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比赛场馆维修改造已全面完工
残特奥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将至,残特奥会场馆建设的进度如何,有哪些亮点?在7月17日上午残特奥会组委会举办的“春天事业 活力绽放”新闻发布会上,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场馆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郭伟答记者问时介绍,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比赛场馆共36个,除个别临时设施在赛前搭建外,目前场馆维修改造已全面完工,部分场馆已开始举办残特奥会赛事:“在场馆建设中,我们着眼于提高服务保障质量,在改造理念上注重三个‘突出’。”
在突出专业性和规范化方面。他介绍,本届残特奥会比赛项目多,场馆建设要求高,因此充分考虑残疾人特点,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做法,出台了15份技术文件,在全国率先编制了《大型体育运动会赛区无障碍建设技术指南图集》《残疾人运动会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场馆(地)建设要求》,省奥体中心体育场弹性适中的跑道让“刀锋战士”奔跑更轻盈,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平整顺滑的旱地“冰面”让“星星的孩子”推动的冰壶更丝滑,华农体育馆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新鲜流通,深圳大运中心专业的泳池水处理系统保证水质干净卫生,这些助力残疾人运动员突破自身极限,发挥出最佳水平。
天河体育中心场馆的轮椅坐席
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的电梯使用脚踢式按钮。
在突出便捷性和人性化方面,在场馆改造中遵循“安全便利、实用易行、广泛受益”的原则,比赛场馆共增设了2398个无障碍爱心席位、305间无障碍卫生间,既有天河体育中心无障碍设施馆城一体的“大而美”,也有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电梯脚踢式按钮的小而精,还有“无缝衔接”的坡道,“四通八达”的盲道,打通了残疾人参赛、观赛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大湾区成为全民全龄友好的“零障碍赛区”、残健共融共享的“有爱无碍示范区”。“我作为残疾人的一员,也深刻感受到无障碍设施改造给残疾人带来的便利与尊重。”郭伟说,接下来,还将邀请残疾人、老年人代表等社会公众体验试用体育场馆的无障碍设施,为高质量建设无障碍环境出谋划策,共建体育设施,共享体育盛会。
天河体育中心场馆的无障碍改造升级。
在突出创新性和科学化方面,按照“简约不简单”的办赛要求,坚持科技赋能赛事,将行业最新科技产品应用到场馆维修改造中,让残疾人运动员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,也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。他介绍,如广州体育馆的3D视觉闸机、AR导航、无障碍智能服务桩,实现从入场到落座“快人一步”;深圳市体育中心全国首个“开合屋盖+可折叠移动式斗屏”系统,搭配上智能高效的指挥中枢和自由伸缩的生态看台,既拓展了场馆应用场景,也带来了更好的观赛体验。
文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林琳
图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林琳 通讯员:吴伟豪
广州日报新花城
【来源:广州日报】